安灯系统:让异常在现场被迅速解决
2025-09-12

  生产线一旦停顿、良率下滑或缺料,谁能第一时间知道并到位处理?

  在很多车间里,问题并不复杂,复杂的是发现不及时、传递不顺畅、响应不闭环。当异常被层层上报到能决策的人手里,往往已错过最佳处理时间。安灯系统(Andon)就是为此而生:把异常“亮出来、叫出来、跟到底”,让处理从“事后总结”变成“现场解决”。

  一、什么是安灯系统:从“拉绳提示”到数字化联动

  定义:安灯系统是一套面向现场的异常呼叫与响应机制,通过按钮、拉绳、脚踏、扫码、PLC信号或系统判定触发报警,将异常信息以灯光、声响、看板、消息等方式即时推送到对应角色,并驱动到场处置与闭环确认。

  目标:让问题被看见、被响应、被记录、被改善。

  价值:缩短停机时间,降低不良与返工,稳定节拍,提升交付可靠性。

  二、安灯系统的工作机制:六个关键词

  触发

  人工触发:拉绳/按钮/扫码/工位屏一键呼叫。

  自动触发:机台报警、传感器、PLC信号、节拍超时、质量判退等。

  分级

  黄灯(提醒)、红灯(停线)、蓝灯(缺料)、绿灯(恢复)等,按影响范围与紧急程度设定等级与升级条件。

  派单

  根据工位、异常类型与时间段,自动指派到班组长、维修、品管、计划/物流等角色,责任明确可追踪。

  响应

  抵达计时、处置计时、超时升级;必要时联动停线与安全互锁,确保“先止血、再分析”。

  记录

  原因、处置措施、更换零件、停机时长、影响产量、责任归属全量留痕,支持后续分析。

  闭环与改善

  复测通过后才能关闭;多发项自动进入临时对策→永久对策流程,推动标准化与防呆改进。

  三、安灯关注的典型异常:不仅是“设备坏了”

  设备类:故障、保养逾期、节拍异常、参数漂移。

  质量类:来料不合格、过程不良、抽检失败、误装漏装。

  物流与计划类:缺料、错料、换型准备不足、工装治具不到位。

  人员与安全类:技能不匹配、作业违规、工位安全隐患。

  环境类:温湿度、静电、气源/电源波动影响稳定性。

  把这些异常分类建模,是安灯系统能否真正“帮助现场”的前提。

  四、安灯与其他系统如何协同

  与MES:用工艺与工位主数据识别位置;工单、序列号与异常记录关联,便于质量追溯与产能核算。

  与OEE:把停机原因、时长与频次流入OEE,识别真正的瓶颈与“隐性停机”。

  与看板:在大屏上实时显示报警点位、处理进度和班次统计,形成“透明车间”。

  与WMS/APS:缺料/错料触发补料与计划调整,减少待料与换线损失。

  与设备层:PLC/传感器/边缘网关联动,减少“只会叫人、不懂机台”的信息断层。

  五、实施安灯的路线:从试点到全厂

  明确目标:例如将“平均修复时间(MTTR)降低30%,隐藏停机减少50%,首件通过率提升2%”。

  梳理流程:定义“谁触发—派给谁—多久到—怎么关—怎么复盘”,形成SOP。

  硬件与网络:拉绳/按钮/工位屏/声光报警器/边缘网关/无线覆盖;在油污、粉尘、噪声环境做实测。

  系统配置:异常字典、分级策略、派单规则、超时升级、消息通道(看板、短信、IM、邮件)。

  试点运行:先选一条典型产线,稳定后固化为模板,逐步复制到其他线体与班次。

  数据与报表:停机Top10、重复异常、到场与修复分布、班组对比、零件/设备关联分析。

  改善闭环:多发点进入临时措施→原因分析→永久对策→效果确认循环,纳入月度例会与绩效。

  六、现场操作细节:把响应速度“抠”出来

  一键触发:工位屏上保留“常用异常快捷键”,减少输入时间。

  就近派单:根据定位与排班把任务指给最近、最合适的人。

  到场码/工牌确认:到位即扫,抵达时间真实可计。

  标准化语句:异常原因下拉选择+必填照片/视频,保证记录可比性。

  并行处理:缺料安灯与WMS补料单自动生成;质量安灯可同步冻结在制品与抽检。

  二次预警:超时未到、未修复、复测失败分别升级,避免“灯亮了没人管”。

  七、常见难点与对策

  “灯亮太多”疲劳:字典太细或门槛太低导致泛滥。→ 精简为关键少数,设置节拍/影响阈值。

  记录质量差:只写“已处理”。→ 强制“原因分类+照片+措施+结果”,对重复项追溯到人到机到料。

  只报不改:数据沉淀却无改善。→ 设“重复三次必须开对策单”,纳入月度例会与KPI。

  IT与设备割裂:机台会报警,系统不懂。→ 统一接口规范,边缘端做数据清洗与心跳机制。

  网络不稳:地下室、金属遮挡区常掉线。→ 有线优先+AP加密分布+离线缓存+断点续传。

  文化阻力:一线担心被“监控”。→ 用“问题归零、效率提升”的语言沟通,设无责报错保护与表彰。

  八、安灯的ROI从哪里来

  停机缩短:MTTR降低,产能回收最直观。

  良率提升:质量问题被快速遏止,二次伤害减少。

  节拍稳定:隐性停机被识别与治理,交付更可控。

  库存与加班减少:异常早处置,计划与补料更平顺。

  审计友好:记录完整可追溯,客户验厂更从容。

  九、选型要点:看“落地”,不只看“功能表”

  易用性:工位端两步内完成呼叫,有移动端;离线可用。

  集成力:MES/WMS/设备/IM多通道打通,接口开放。

  性能与稳定:秒级推送,万级并发报警不拥塞,日志完备。

  可配置:异常字典、分级、派单、升级、看板都能按线体差异调整。

  安全与合规:权限细粒度、操作审计、数据留痕与备份策略。

  实施能力:供应商既懂制造现场又懂系统集成,具备多行业模板与案例。

  十、落地清单

  业务目标与KPI:MTTR、MURA/MURI/MUDA关联指标、首件通过率、停机率

  异常字典与分级:设备/质量/物流/安全四大类,明确升级规则

  派单规则:角色、区域、班次、技能矩阵

  硬件清单:按钮/拉绳/工位屏/声光器/边缘网关/标签与治具

  网络与电源:弱网覆盖、UPS与冗余

  接口:MES/WMS/PLC/IM平台,数据映射与频率

  报表与看板:Top10、重复项、到场/修复统计、班组对比、趋势

  培训与演练:5个典型场景演练,制定关灯条件

  改善机制:重复异常对策单、复盘会、年度标准化更新


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咨询